貴州回收瑞鼎主控ICHX83119廠家
LCD驅動IC:漲價or缺貨根據WitsView預測,一方面,由于晶圓代工廠提高8英寸廠的IC代工費用,IC設計公司季可能跟著被迫向面板廠提高IC報價5~10%,以反映成本上升的壓力。另一方面,隨著物聯網、車用電子以及智慧家居等需求興起,帶動電源管理與微控制器等芯片用量攀升,已經開始擠壓8英寸晶圓廠LCD驅動IC的投片量。近年來因面板廠的削價競爭,驅動IC價格大幅滑落,早已成為晶圓代工廠心中低毛利產品的代名詞,當利潤更佳的電源管理芯片或是微控制器的需求崛起,也剛好給了晶圓代工廠一個佳的調整機會,預估截至2018年季,晶圓代工廠驅動IC的投片量將下修約20%。中低端IT面板用驅動IC供應吃緊,驅動IC的交期普遍都拉長到10周以上,有可能連帶影響面板的供貨。
供給端:擴產不及時。據DIGITIMES的數據,自2006年至2016年上半,半導體硅片產業歷經長達10年的供給過剩,大多數硅晶圓供貨商獲利不佳,使得近年來供給端的動作相當保守,供應商基本沒有擴充產能,2017年受到下游存儲器、ASIC、汽車半導體、功率半導體等需求驅動,硅片呈現供不應求的面,供需反轉形成剪刀差,硅片廠去庫存,硅片價格逐漸上升,從12寸向8寸蔓延。需求端:ICinsights數據顯示營運中的12寸晶圓廠數量持續成長,2017年新增8座12寸晶圓廠開張,到2020年底,預期將再新增9座的12寸晶圓廠運營,讓應用于IC生產的12寸晶圓廠總數達到117座。而如果18寸(450mm)晶圓邁入量產,12寸晶圓廠的高峰數量可達到125座左右;而營運中8寸(200mm)量產晶圓廠的高數量則是210座(在2015年12月為148座)。根據SUMCO的數據,2016下半年300mm硅片的需求已經達到520萬片/月,2017年和2018年300mm硅片的需求分別為550萬片/月和570萬片/月。預計未來三年300mm硅片需求將持續增加,2020年新增硅片月需求預計超過750萬片/月,較2017年增加200萬片/月以上,需求提升36%,從2017-2022年復合需求增速超過9.7%,值得注意的是,以上測算需求還沒有考慮部分中國客戶。
1965年,戈登·摩爾(GordonMoore)預測未來一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18個月翻一倍(至今依然基本適用),這便是的摩爾定律誕生。1968年7月,羅伯特·諾伊斯和戈登·摩爾從仙童(Fairchild)半導體公司辭職,創立了一個新的企業,即英特爾公司,英文名Intel為“集成電子設備(integratedelectronics)”的縮寫。電子產品的核心,信息產業的基石以智能手機為例,諸如驍龍、麒麟、蘋果A系列CPU為微元件,手機基帶芯片和射頻芯片是邏輯IC;通常所說的2G或者4G運行內存RAM為DRAM,16G或者64G存儲空間為NANDflash;音視頻多媒體芯片為模擬IC。以上這些統統是屬于半導體的范疇。半導體位于電子行業的中游,上游是電子材料和設備。半導體和被動元件以及模組器件通過集成電路板連接,構成了智能手機、PC等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,承擔信息的載體和傳輸功能,成為信息化社會的基石。
白光驅動的核心技術一覽,白光驅動分別由數位技術與類比技術構成,數位技術主要應用在制與照度感測器控制;類比技術則是升壓電路與電流控制電路不可或缺的技術。以往白光大多采用并聯連接驅動,然而并聯連接極易發生輝度不均現象。